95.00

118.00

包邮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第2版) 蒋建春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 计算机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书名: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2)

定价:118.00

作者蒋建春 主编

       文伟平焦健 副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25593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2)依据2020年审定通过的考试大纲编写,是计算机软件考试中信息安全工程师岗位的考试用书,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学习资料。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2)是计算机软件考试中信息安全工程师岗位的考试用书,也可作为各类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用作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内容提要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软件考试”)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82),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开考信息安全工程师(中级)。信息安全工程师岗位的人才评价工作的实施,将成为科学评价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也将为我国培养和选拔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2)依据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编写,由26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工程等。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2)针对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给出了切合实际的网络信息安全方法、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和常用的安全工具;汇聚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与标准规范、工业界网络信息安全产品技术与服务、学术界网络信息安全前沿技术研究成果、用户网络信息安全最佳实践经验和案例。

  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2)是计算机软件考试中信息安全工程师岗位的考试用书,也可作为各类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用作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1

  1.1 网络发展现状与重要性认识 1

  1.1.1 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概念 1

  1.1.2 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认识 1

  1.2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问题 2

  1.2.1 网络信息安全状况 2

  1.2.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3

  1.3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属性 5

  1.3.1 机密性 5

  1.3.2 完整性 6

  1.3.3 可用性 6

  1.3.4 抗抵赖性 6

  1.3.5 可控性 6

  1.3.6 其他 6

  1.4 网络信息安全目标与功能 7

  1.4.1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目标 7

  1.4.2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功能 8

  1.5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技术需求 8

  1.5.1 物理环境安全 8

  1.5.2 网络信息安全认证 9

  1.5.3 网络信息访问控制 9

  1.5.4 网络信息安全保密 9

  1.5.5 网络信息安全漏洞扫描 9

  1.5.6 恶意代码防护 9

  1.5.7 网络信息内容安全 10

  1.5.8 网络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 10

  1.5.9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10

  1.6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内容与方法 10

  1.6.1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概念 10

  1.6.2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10

  1.6.3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依据 11

  1.6.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要素 11

  1.6.5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13

  1.6.6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具 14

  1.6.7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评估 14

  1.7 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政策文件 15

  1.7.1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法律与国家战略 15

  1.7.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15

  1.7.3 国家密码管理制度 16

  1.7.4 网络产品和服务审查 16

  1.7.5 网络安全产品管理 17

  1.7.6 互联网域名安全管理 17

  1.7.7 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制度 18

  1.7.8 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制度 18

  1.7.9 网络安全标准规范与测评 19

  1.7.10 网络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制度 19

  1.8 网络信息安全科技信息获取 19

  1.8.1 网络信息安全会议 19

  1.8.2 网络信息安全期刊 20

  1.8.3 网络信息安全网站 20

  1.8.4 网络信息安全术语 20

  1.9 本章小结 21

  第2章 网络攻击原理与常用方法 22

  2.1 网络攻击概述 22

  2.1.1 网络攻击概念 22

  2.1.2 网络攻击模型 23

  2.1.3 网络攻击发展 25

  2.2 网络攻击一般过程 27

  2.2.1 隐藏攻击源 27

  2.2.2 收集攻击目标信息 28

  2.2.3 挖掘漏洞信息 28

  2.2.4 获取目标访问权限 29

  2.2.5 隐蔽攻击行为 29

  2.2.6 实施攻击 29

  2.2.7 开辟后门 30

  2.2.8 清除攻击痕迹 30

  2.3 网络攻击常见技术方法 30

  2.3.1 端口扫描 30

  2.3.2 口令破解 32

  2.3.3 缓冲区溢出 33

  2.3.4 恶意代码 33

  2.3.5 拒绝服务 34

  2.3.6 网络钓鱼 35

  2.3.7 网络窃听 36

  2.3.8 SQL注入 36

  2.3.9 社交工程 36

  2.3.10 电子监听 37

  2.3.11 会话劫持 37

  2.3.12 漏洞扫描 37

  2.3.13 代理技术 37

  2.3.14 数据加密 37

  2.4 黑客常用工具 38

  2.4.1 扫描器 38

  2.4.2 远程监控 38

  2.4.3 密码破解 38

  2.4.4 网络嗅探器 39

  2.4.5 安全渗透工具箱 39

  2.5 网络攻击案例分析 39

  2.5.1 DDoS攻击 39

  2.5.2 W32.Blaster.Worm 41

  2.5.3 网络安全导致停电事件 42

  2.6 本章小结 43

  第3章 密码学基本理论 44

  3.1 密码学概况 44

  3.1.1 密码学发展简况 44

  3.1.2 密码学基本概念 45

  3.1.3 密码安全性分析 45

  3.2 密码体制分类 45

  3.2.1 私钥密码体制 45

  3.2.2 公钥密码体制 46

  3.2.3 混合密码体制 47

  3.3 常见密码算法 47

  3.3.1 DES 47

  3.3.2 IDEA 48

  3.3.3 AES 48

  3.3.4 RSA 49

  3.3.5 国产密码算法 49

  3.4 Hash 函数与数字签名 50

  3.4.1 Hash 函数 51

  3.4.2 Hash 算法 51

  3.4.3 数字签名 52

  3.5 密码管理与数字证书 53

  3.5.1 密码管理 53

  3.5.2 数字证书 55

  3.6 安全协议 57

  3.6.1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 57

  3.6.2 SSH 58

  3.7 密码学网络安全应用 60

  3.7.1 密码技术常见应用场景类型 60

  3.7.2 路由器安全应用参考 61

  3.7.3 Web网站安全应用参考 62

  3.7.4 电子邮件安全应用参考 62

  3.8 本章小结 62

  第4章 网络安全体系与网络安全模型 63

  4.1 网络安全体系概述 63

  4.1.1 网络安全体系概念 63

  4.1.2 网络安全体系特征 63

  4.1.3 网络安全体系用途 64

  4.2 网络安全体系相关安全模型 64

  4.2.1 BLP机密性模型 64

  4.2.2 BiBa完整性模型 65

  4.2.3 信息流模型 65

  4.2.4 信息保障模型 66

  4.2.5 能力成熟度模型 66

  4.2.6 纵深防御模型 69

  4.2.7 分层防护模型 70

  4.2.8 等级保护模型 70

  4.2.9 网络生存模型 71

  4.3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原则与安全策略 71

  4.3.1 网络安全原则 72

  4.3.2 网络安全策略 73

  4.4 网络安全体系框架主要组成和建设内容 73

  4.4.1 网络安全体系组成框架 74

  4.4.2 网络安全策略建设内容 76

  4.4.3 网络安全组织体系构建内容 76

  4.4.4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内容 77

  4.4.5 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及网络安全服务构建内容 81

  4.4.6 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构建内容 82

  4.4.7 网络信息科技与产业生态构建内容 82

  4.4.8 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构建内容 82

  4.4.9 网络安全标准与规范构建内容 83

  4.4.10 网络安全运营与应急响应构建内容 83

  4.4.11 网络安全投入与建设构建内容 84

  4.5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参考案例 84

  4.5.1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应用参考 85

  4.5.2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应用参考 86

  4.5.3 智能交通网络安全体系应用参考 87

  4.5.4 ISO 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参考 91

  4.5.5 NIST 网络安全框架体系应用参考 92

  4.6 本章小结 95

  第5章 物理与环境安全技术 96

  5.1 物理安全概念与要求 96

  5.1.1 物理安全概念 96

  5.1.2 物理安全威胁 96

  5.1.3 物理安全保护 98

  5.1.4 物理安全规范 99

  5.2 物理环境安全分析与防护 100

  5.2.1 防火 100

  5.2.2 防水 100

  5.2.3 防震 101

  5.2.4 防盗 101

  5.2.5 防鼠虫害 101

  5.2.6 防雷 101

  5.2.7 防电磁 102

  5.2.8 防静电 102

  5.2.9 安全供电 102

  5.3 机房安全分析与防护 102

  5.3.1 机房功能区域组成 102

  5.3.2 机房安全等级划分 103

  5.3.3 机房场地选择要求 104

  5.3.4 数据中心建设与设计要求 105

  5.3.5 互联网数据中心 106

  5.3.6 CA机房物理安全控制 107

  5.4 网络通信线路安全分析与防护 108

  5.4.1 网络通信线路安全分析 108

  5.4.2 网络通信线路安全防护 108

  5.5 设备实体安全分析与防护 109

  5.5.1 设备实体安全分析 109

  5.5.2 设备实体安全防护 110

  5.5.3 设备硬件攻击防护 111

  5.6 存储介质安全分析与防护 112

  5.6.1 存储介质安全分析 112

  5.6.2 存储介质安全防护 113

  5.7 本章小结 114

  第6章 认证技术原理与应用 115

  6.1 认证概述 115

  6.1.1 认证概念 115

  6.1.2 认证依据 115

  6.1.3 认证原理 116

  6.1.4 认证发展 117

  6.2 认证类型与认证过程 117

  6.2.1 单向认证 118

  6.2.2 双向认证 118

  6.2.3 第三方认证 119

  6.3 认证技术方法 120

  6.3.1 口令认证技术 120

  6.3.2 智能卡技术 121

  6.3.3 基于生物特征认证技术 122

  6.3.4 Kerberos认证技术 125

  6.3.5 公钥基础设施(PKI) 技术 129

  6.3.6 单点登录 130

  6.3.7 基于人机识别认证技术 130

  6.3.8 多因素认证技术 130

  6.3.9 基于行为的身份鉴别技术 130

  6.3.10 快速在线认证(FIDO) 131

  6.4 认证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133

  6.4.1 认证主要产品 133

  6.4.2 主要技术指标 134

  6.5 认证技术应用 134

  6.5.1 校园信任体系建设应用参考 134

  6.5.2 网络路由认证应用参考 135

  6.5.3 基于人脸识别机房门禁管理应用参考 137

  6.5.4 eID身份验证应用参考 138

  6.5.5 HT。T。P认证应用参考 138

  6.6 本章小结 139

  第7章 访问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 140

  7.1 访问控制概述 140

  7.1.1 访问控制概念 140

  7.1.2 访问控制目标 140

  7.2 访问控制模型 141

  7.2.1 访问控制参考模型 141

  7.2.2 访问控制模型发展 142

  7.3 访问控制类型 142

  7.3.1 自主访问控制 143

  7.3.2 强制访问控制 144

  7.3.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144

  7.3.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145

  7.4 访问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 146

  7.4.1 访问控制策略 146

  7.4.2 访问控制规则 147

  7.5 访问控制过程与安全管理 148

  7.5.1 访问控制过程 148

  7.5.2 最小特权管理 148

  7.5.3 用户访问管理 148

  7.5.4 口令安全管理 149

  7.6 访问控制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150

  7.6.1 访问控制主要产品 150

  7.6.2 访问控制主要技术指标 150

  7.7 访问控制技术应用 151

  7.7.1 访问控制技术应用场景类型 151

  7.7.2 UNIX/Linux系统访问控制应用参考 151

  7.7.3 Windows 访问控制应用参考 152

  7.7.4 IIS FTP访问控制应用参考 153

  7.7.5 网络访问控制应用参考 154

  7.7.6 Web服务访问控制应用参考 155

  7.7.7 基于角色管理的系统访问控制应用参考 156

  7.7.8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访问控制设计应用参考 156

  7.8 本章小结 158

  第8章 防火墙技术原理与应用 159

  8.1 防火墙概述 159

  8.1.1 防火墙概念 159

  8.1.2 防火墙工作原理 159

  8.1.3 防火墙安全风险 161

  8.1.4 防火墙发展 161

  8.2 防火墙类型与实现技术 162

  8.2.1 包过滤 162

  8.2.2 状态检查技术 165

  8.2.3 应用服务代理 165

  8.2.4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167

  8.2.5 Web防火墙技术 168

  8.2.6 数据库防火墙技术 168

  8.2.7 工控防火墙技术 169

  8.2.8 下一代防火墙技术 169

  8.2.9 防火墙共性关键技术 170

  8.3 防火墙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170

  8.3.1 防火墙主要产品 171

  8.3.2 防火墙主要技术指标 172

  8.4 防火墙防御体系结构类型 173

  8.4.1 基于双宿主主机防火墙结构 173

  8.4.2 基于代理型防火墙结构 174

  8.4.3 基于屏蔽子网的防火墙结构 174

  8.5 防火墙技术应用 175

  8.5.1 防火墙应用场景类型 175

  8.5.2 防火墙部署基本方法 176

  8.5.3 IPtables防火墙应用参考 176

  8.5.4 Web 应用防火墙应用参考 180

  8.5.5 包过滤防火墙应用参考 180

  8.5.6 工控防火墙应用参考 181

  8.6 本章小结 182

  第9章 VPN技术原理与应用 183

  9.1 VPN概述 183

  9.1.1 VPN概念 183

  9.1.2 VPN安全功能 183

  9.1.3 VPN发展 184

  9.1.4 VPN技术风险 184

  9.2 VPN类型和实现技术 184

  9.2.1 VPN类型 184

  9.2.2 密码算法 184

  9.2.3 密钥管理 185

  9.2.4 认证访问控制 185

  9.2.5 IPSec 185

  9.2.6 SSL 186

  9.2.7 PPTP 188

  9.2.8 L2TP 188

  9.3 VPN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189

  9.3.1 VPN主要产品 189

  9.3.2 VPN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189

  9.4 VPN技术应用 191

  9.4.1 VPN应用场景 191

  9.4.2 远程安全访问 191

  9.4.3 构建内部安全专网 191

  9.4.4 外部网络安全互联 192

  9.5 本章小结 192

  第10章 入侵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193

  10.1 入侵检测概述 193

  10.1.1 入侵检测概念 193

  10.1.2 入侵检测模型 193

  10.1.3 入侵检测作用 194

  10.2 入侵检测技术 194

  10.2.1 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技术 195

  10.2.2 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 196

  10.2.3 其他 198

  10.3 入侵检测系统组成与分类 199

  10.3.1 入侵检测系统组成 200

  10.3.2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200

  10.3.3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202

  10.3.4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203

  10.4 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204

  10.4.1 入侵检测相关产品 205

  10.4.2 入侵检测相关指标 207

  10.5 入侵检测系统应用 208

  10.5.1 入侵检测应用场景类型 208

  10.5.2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方法 209

  10.5.3 基于HIDS的主机威胁检测 209

  10.5.4 基于NIDS的内网威胁检测 210

  10.5.5 基于NIDS的网络边界威胁检测 210

  10.5.6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应用参考 210

  10.5.7 开源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211

  10.5.8 华为CIS网络安全智能系统应用 213

  10.6 本章小结 215

  第11章 网络物理隔离技术原理与应用 216

  11.1 网络物理隔离概述 216

  11.1.1 网络物理隔离概念 216

  11.1.2 网络物理隔离安全风险 216

  11.2 网络物理隔离系统与类型 217

  11.2.1 网络物理隔离系统 217

  11.2.2 网络物理隔离类型 218

  11.3 网络物理隔离机制与实现技术 218

  11.3.1 专用计算机上网 218

  11.3.2 多PC 218

  11.3.3 外网代理服务 218

  11.3.4 内外网线路切换器 219

  11.3.5 单硬盘内外分区 219

  11.3.6 双硬盘 220

  11.3.7 网闸 220

  11.3.8 协议隔离技术 221

  11.3.9 单向传输部件 221

  11.3.10 信息摆渡技术 221

  11.3.11 物理断开技术 221

  11.4 网络物理隔离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221

  11.4.1 网络物理隔离主要产品 222

  11.4.2 网络物理隔离技术指标 223

  11.5 网络物理隔离应用 224

  11.5.1 工作机安全上网实例 224

  11.5.2 电子政务中网闸应用实例 225

  11.6 本章小结 226

  第12章 网络安全审计技术原理与应用 227

  12.1 网络安全审计概述 227

  12.1.1 网络安全审计概念 227

  12.1.2 网络安全审计相关标准 227

  12.1.3 网络安全审计相关法规政策 228

  12.2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组成与类型 228

  12.2.1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组成 228

  12.2.2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类型 229

  12.3 网络安全审计机制与实现技术 230

  12.3.1 系统日志数据采集技术 230

  12.3.2 网络流量数据获取技术 231

  12.3.3 网络审计数据安全分析技术 234

  12.3.4 网络审计数据存储技术 235

  12.3.5 网络审计数据保护技术 235

  12.4 网络安全审计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236

  12.4.1 日志安全审计产品 236

  12.4.2 主机监控与审计产品 236

  12.4.3 数据库审计产品 237

  12.4.4 网络安全审计产品 238

  12.4.5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审计产品 239

  12.4.6 运维安全审计产品 239

  12.5 网络安全审计应用 240

  12.5.1 安全运维保障 241

  12.5.2 数据访问监测 241

  12.5.3 网络入侵检测 242

  12.5.4 网络电子取证 242

  12.6 本章小结 242

  第13章 网络安全漏洞防护技术原理与应用 243

  13.1 网络安全漏洞概述 243

  13.1.1 网络安全漏洞概念 243

  13.1.2 网络安全漏洞威胁 243

  13.1.3 网络安全漏洞问题现状 244

  13.2 网络安全漏洞分类与管理 245

  13.2.1 网络安全漏洞来源 245

  13.2.2 网络安全漏洞分类 246

  13.2.3 网络安全漏洞发布 249

  13.2.4 网络安全漏洞信息获取 250

  13.2.5 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过程 252

  13.3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与应用 253

  13.3.1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253

  13.3.2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应用 256

  13.4 网络安全漏洞处置技术与应用 257

  13.4.1 网络安全漏洞发现技术 257

  13.4.2 网络安全漏洞修补技术 257

  13.4.3 网络安全漏洞利用防范技术 258

  13.5 网络安全漏洞防护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259

  13.5.1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 259

  13.5.2 网络安全漏洞服务平台 260

  13.5.3 网络安全漏洞防护网关 260

  13.6 本章小结 260

  第14章 恶意代码防范技术原理 261

  14.1 恶意代码概述 261

  14.1.1 恶意代码定义与分类 261

  14.1.2 恶意代码攻击模型 262

  14.1.3 恶意代码生存技术 263

  14.1.4 恶意代码攻击技术 266

  14.1.5 恶意代码分析技术 267

  14.1.6 恶意代码防范策略 270

  14.2 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护 271

  14.2.1 计算机病毒概念与特性 271

  14.2.2 计算机病毒组成与运行机制 272

  14.2.3 计算机病毒常见类型与技术 272

  14.2.4 计算机病毒防范策略与技术 274

  14.2.5 计算机病毒防护方案 276

  14.3 特洛伊木马分析与防护 278

  14.3.1 特洛伊木马概念与特性 278

  14.3.2 特洛伊木马分类 278

  14.3.3 特洛伊木马运行机制 278

  14.3.4 特洛伊木马植入技术 279

  14.3.5 特洛伊木马隐藏技术 279

  14.3.6 特洛伊木马存活技术 281

  14.3.7 特洛伊木马防范技术 281

  14.4 网络蠕虫分析与防护 283

  14.4.1 网络蠕虫概念与特性 283

  14.4.2 网络蠕虫组成与运行机制 284

  14.4.3 网络蠕虫常用技术 285

  14.4.4 网络蠕虫防范技术 287

  14.5 僵尸网络分析与防护 289

  14.5.1 僵尸网络概念与特性 289

  14.5.2 僵尸网络运行机制与技术 290

  14.5.3 僵尸网络防范技术 290

  14.6 其他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 290

  14.6.1 逻辑炸弹 291

  14.6.2 陷门 291

  14.6.3 细菌 291

  14.6.4 间谍软件 291

  14.7 恶意代码防护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292

  14.7.1 恶意代码防护主要产品 292

  14.7.2 恶意代码防护主要技术指标 293

  14.8 恶意代码防护技术应用 293

  14.8.1 终端防护 294

  14.8.2 APT防护 294

  14.9 本章小结 295

  第15章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

  与应用 296

  15.1 入侵阻断技术与应用 296

  15.1.1 入侵阻断技术原理 296

  15.1.2 入侵阻断技术应用 297

  15.2 软件白名单技术与应用 297

  15.2.1 软件白名单技术原理 297

  15.2.2 软件白名单技术应用 298

  15.3 网络流量清洗技术与应用 301

  15.3.1 网络流量清洗技术原理 301

  15.3.2 网络流量清洗技术应用 301

  15.4 可信计算技术与应用 302

  15.4.1 可信计算技术原理 303

  15.4.2 可信计算技术应用 305

  15.5 数字水印技术与应用 308

  15.5.1 数字水印技术原理 308

  15.5.2 数字水印技术应用 309

  15.6 网络攻击陷阱技术与应用 310

  15.6.1 网络攻击陷阱技术原理 310

  15.6.2 网络攻击陷阱技术应用 313

  15.7 入侵容忍及系统生存技术与应用 313

  15.7.1 入侵容忍及系统生存技术原理 314

  15.7.2 入侵容忍及系统生存技术应用 314

  15.8 隐私保护技术与应用 315

  15.8.1 隐私保护类型及技术原理 315

  15.8.2 隐私保护技术应用 316

  15.9 网络安全前沿技术发展动向 317

  15.9.1 网络威胁情报服务 317

  15.9.2 域名服务安全保障 318

  15.9.3 同态加密技术 319

  15.10 本章小结 320

  第16章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原理与应用 321

  16.1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321

  16.1.1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概念 321

  16.1.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要素 322

  16.1.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式 322

  16.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323

  16.2.1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准备 323

  16.2.2 资产识别 324

  16.2.3 威胁识别 326

  16.2.4 脆弱性识别 329

  16.2.5 已有安全措施确认 330

  16.2.6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330

  16.2.7 网络安全风险处置与管理 334

  16.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与工具 335

  16.3.1 资产信息收集 335

  16.3.2 网络拓扑发现 335

  16.3.3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336

  16.3.4 人工检查 336

  16.3.5 网络安全渗透测试 337

  16.3.6 问卷调查 337

  16.3.7 网络安全访谈 338

  16.3.8 审计数据分析 338

  16.3.9 入侵监测 338

  16.4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流程和工作内容 339

  16.4.1 评估工程前期准备 339

  16.4.2 评估方案设计与论证 339

  16.4.3 评估方案实施 339

  16.4.4 风险评估报告撰写 340

  16.4.5 评估结果评审与认可 340

  16.5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应用 340

  16.5.1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场景 340

  16.5.2 OWASP风险评估方法参考 341

  16.5.3 ICT供应链安全威胁识别参考 343

  16.5.4 工业控制系统平台脆弱性识别参考 344

  16.5.5 网络安全风险处理措施参考 350

  16.5.6 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分析参考 351

  16.6 本章小结 352

  第17章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技术原理与应用 353

  17.1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概述 353

  17.1.1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概念 353

  17.1.2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发展 353

  17.1.3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相关要求 354

  17.2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建立与工作机制 354

  17.2.1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建立 354

  17.2.2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工作机制 355

  17.2.3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类型 355

  17.3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内容与类型 356

  17.3.1 网络安全事件类型与分级 356

  17.3.2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内容 357

  17.3.3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类型 357

  17.4 常见网络安全应急事件场景与处理流程 359

  17.4.1 常见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场景 359

  17.4.2 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流程 360

  17.4.3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 361

  17.5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技术与常见工具 362

  17.5.1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技术概况 362

  17.5.2 访问控制 363

  17.5.3 网络安全评估 363

  17.5.4 网络安全监测 365

  17.5.5 系统恢复 367

  17.5.6 入侵取证 369

  17.6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参考案例 370

  17.6.1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70

  17.6.2 阿里云安全应急响应服务 370

  17.6.3 IBM产品安全漏洞应急响应 373

  17.6.4 “永恒之蓝”攻击的紧急处置 374

  17.6.5 页面篡改事件处置规程 376

  17.7 本章小结 378

  第18章 网络安全测评技术与标准 379

  18.1 网络安全测评概况 379

  18.1.1 网络安全测评概念 379

  18.1.2 网络安全测评发展 379

  18.2 网络安全测评类型 380

  18.2.1 基于测评目标分类 380

  18.2.2 基于测评内容分类 381

  18.2.3 基于实施方式分类 381

  18.2.4 基于测评对象保密性分类 382

  18.3 网络安全测评流程与内容 383

  18.3.1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与内容 383

  18.3.2 网络安全渗透测试流程与内容 383

  18.4 网络安全测评技术与工具 384

  18.4.1 漏洞扫描 384

  18.4.2 安全渗透测试 385

  18.4.3 代码安全审查 385

  18.4.4 协议分析 385

  18.4.5 性能测试 387

  18.5 网络安全测评质量管理与标准 388

  18.5.1 网络安全测评质量管理 388

  18.5.2 网络安全测评标准 388

  18.6 本章小结 394

  第19章 操作系统安全保护 395

  19.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395

  19.1.1 操作系统安全概念 395

  19.1.2 操作系统安全需求 395

  19.1.3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396

  19.1.4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397

  19.2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分析与防护 397

  19.2.1 Windows系统架构 397

  19.2.2 Windows安全机制 399

  19.2.3 Windows系统安全分析 402

  19.2.4 Windows系统安全增强技术方法与流程 403

  19.2.5 Windows 2000系统安全增强实例 406

  19.2.6 Windows 系统典型安全工具与参考规范 410

  19.3 UNIX/Linux操作系统安全分析与防护 410

  19.3.1 UNIX/Linux 系统架构 410

  19.3.2 UNIX/Linux安全机制 410

  19.3.3 UNIX/Linux系统安全分析 412

  19.3.4 UNIX/Linux系统安全增强方法和流程 414

  19.3.5 UNIX/Linux系统安全增强技术 416

  19.3.6 Linux安全增强配置参考 419

  19.3.7 UNIX/Linux安全模块应用参考 422

  19.3.8 UNIX/Linux系统典型安全工具与参考规范 424

  19.4 国产操作系统安全分析与防护 424

  19.4.1 国产操作系统概况 424

  19.4.2 国产操作系统安全分析 425

  19.4.3 国产操作系统安全增强措施 425

  19.5 本章小结 427

  第20章 数据库系统安全 428

  20.1 数据库安全概况 428

  20.1.1 数据库安全概念 428

  20.1.2 数据库安全威胁 428

  20.1.3 数据库安全隐患 429

  20.1.4 数据库安全需求 430

  20.2 数据库安全机制与实现技术 431

  20.2.1 数据库安全机制 431

  20.2.2 数据库加密 432

  20.2.3 数据库防火墙 433

  20.2.4 数据库脱敏 434

  20.2.5 数据库漏洞扫描 434

  20.3 Oracle数据库安全分析与防护 434

  20.3.1 Oracle概况 435

  20.3.2 Oracle数据库安全分析 435

  20.3.3 Oracle安全最佳实践 437

  20.3.4 Oracle漏洞修补 438

  20.4 MS SQL 数据库安全分析与防护 439

  20.4.1 MS SQL Server概况 439

  20.4.2 MS SQL安全分析 439

  20.4.3 MS SQL Server安全最佳实践 440

  20.4.4 MS SQL Server漏洞修补 441

  20.5 MySQL数据库安全分析与防护 441

  20.5.1 MySQL概况 441

  20.5.2 MySQL安全分析 441

  20.5.3 MySQL安全最佳实践 442

  20.5.4 MySQL漏洞修补 443

  20.6 国产数据库安全分析与防护 443

  20.6.1 国产数据库概况 443

  20.6.2 国产数据库安全分析 443

  20.6.3 国产数据库安全增强措施 444

  20.7 本章小结 446

  第21章 网络设备安全 447

  21.1 网络设备安全概况 447

  21.1.1 交换机安全威胁 447

  21.1.2 路由器安全威胁 448

  21.2 网络设备安全机制与实现技术 449

  21.2.1 认证机制 449

  21.2.2 访问控制 452

  21.2.3 信息加密 456

  21.2.4 安全通信 457

  21.2.5 日志审计 458

  21.2.6 安全增强 459

  21.2.7 物理安全 461

  21.3 网络设备安全增强技术方法 461

  21.3.1 交换机安全增强技术方法 461

  21.3.2 路由器安全增强技术方法 465

  21.4 网络设备常见漏洞与解决方法 469

  21.4.1 网络设备常见漏洞 469

  21.4.2 网络设备漏洞解决方法 470

  21.5 本章小结 472

  第22章 网站安全需求分析与安全保护工程 473

  22.1 网站安全威胁与需求分析 473

  22.1.1 网站安全概念 473

  22.1.2 网站安全分析 474

  22.1.3 网站安全需求 475

  22.2 Apache Web安全分析与增强 476

  22.2.1 Apache Web概述 476

  22.2.2 Apache Web安全分析 476

  22.2.3 Apache Web安全机制 477

  22.2.4 Apache Web安全增强 480

  22.3 IIS安全分析与增强 483

  22.3.1 IIS概述 483

  22.3.2 IIS安全分析 484

  22.3.3 IIS安全机制 485

  22.3.4 IIS安全增强 486

  22.4 Web应用漏洞分析与防护 488

  22.4.1 Web应用安全概述 488

  22.4.2 OWASP Top 10 488

  22.4.3 Web应用漏洞防护 492

  22.5 网站安全保护机制与技术方案 495

  22.5.1 网站安全保护机制 495

  22.5.2 网站构成组件安全加固 496

  22.5.3 网站攻击防护及安全监测 497

  22.6 网站安全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499

  22.6.1 政务网站安全保护 499

  22.6.2 网上银行安全保护 501

  22.7 本章小结 502

  第23章 云计算安全需求分析与安全保护工程 503

  23.1 云计算安全概念与威胁分析 503

  23.1.1 云计算基本概念 503

  23.1.2 云计算安全分析 504

  23.1.3 云计算安全要求 508

  23.2 云计算服务安全需求 508

  23.2.1 云计算技术安全需求 509

  23.2.2 云计算安全合规需求 509

  23.2.3 云计算隐私保护需求 510

  23.3 云计算安全保护机制与技术方案 511

  23.3.1 云计算安全等级保护框架 511

  23.3.2 云计算安全防护 512

  23.3.3 云计算安全管理 513

  23.3.4 云计算安全运维 513

  23.4 云计算安全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514

  23.4.1 阿里云安全 514

  23.4.2 腾讯云安全 516

  23.4.3 华为云安全 520

  23.4.4 微软Azure云安全 522

  23.4.5 云计算隐私保护 524

  23.5 本章小结 525

  第24章 工控安全需求分析与安全保护工程 526

  24.1 工控系统安全威胁与需求分析 526

  24.1.1 工业控制系统概念及组成 526

  24.1.2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威胁分析 529

  24.1.3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隐患类型 530

  24.1.4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531

  24.2 工控系统安全保护机制与技术 532

  24.2.1 物理及环境安全防护 532

  24.2.2 安全边界保护 532

  24.2.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533

  24.2.4 远程访问安全 533

  24.2.5 工控系统安全加固 534

  24.2.6 工控安全审计 534

  24.2.7 恶意代码防范 534

  24.2.8 工控数据安全 535

  24.2.9 工控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 535

  24.2.10 工控安全管理 536

  24.2.11 工控安全典型产品技术 537

  24.3 工控系统安全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538

  24.3.1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总体方案 538

  24.3.2 水厂工控安全集中监控 540

  24.3.3 工控安全防护厂商方案 541

  24.4 本章小结 542

  第25章 移动应用安全需求分析与安全保护工程 543

  25.1 移动应用安全威胁与需求分析 543

  25.1.1 移动应用系统组成 543

  25.1.2 移动应用安全分析 543

  25.2 Android 系统安全与保护机制 544

  25.2.1 Android系统组成概要 544

  25.2.2 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 545

  25.3 iOS系统安全与保护机制 547

  25.3.1 iOS系统组成概要 547

  25.3.2 iOS系统安全机制 548

  25.4 移动应用安全保护机制与技术方案 551

  25.4.1 移动应用App安全风险 551

  25.4.2 移动应用App安全加固 551

  25.4.3 移动应用App安全检测 552

  25.5 移动应用安全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553

  25.5.1 金融移动安全 553

  25.5.2 运营商移动安全 554

  25.5.3 移动办公安全 554

  25.6 本章小结 555

  第26章 大数据安全需求分析与安全保护工程 556

  26.1 大数据安全威胁与需求分析 556

  26.1.1 大数据相关概念发展 556

  26.1.2 大数据安全威胁分析 556

  26.1.3 大数据安全法规政策 558

  26.1.4 大数据安全需求分析 560

  26.2 大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与技术方案 560

  26.2.1 大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561

  26.2.2 大数据自身安全保护技术 561

  26.2.3 大数据平台安全保护技术 561

  26.2.4 大数据业务安全保护技术 561

  26.2.5 大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技术 561

  26.2.6 大数据运营安全保护技术 561

  26.2.7 大数据安全标准规范 562

  26.3 大数据安全综合应用案例分析 562

  26.3.1 阿里巴巴大数据安全实践 562

  26.3.2 京东大数据安全实践 564

  26.3.3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安全保护 565

  26.3.4 华为大数据安全实践 566

  26.3.5 科学数据安全管理 567

  26.3.6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规范 568

  26.4 本章小结 568

  附录A 网络安全产品测评相关标准 569

  附录B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71

  参考文献 580

 

95.00
数量
货存:421
客服
分类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可能您想要

IT视频课程技术博客技术论坛资讯读书

Copyright @ 2013-2020 KokoJi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